感受最深的西電特色??
韓一平:西電的老教師非常負責,這一點給我印象特別深。記得剛到教研室的時候,有老教師專門指導我們這些剛進來的年輕教師,首先要隨堂聽課,要將教材上所有的習題都做一遍。講課先從講授習題課開始,并且每次習題課都是反復試講直至合格后方能登上講臺。經過一、兩個學期的試講,有了經驗后再講授個別章節(jié),最后才完整講授整學期課程。類似于這種培訓,要經歷一、兩年時間。目前,理學院在這方面保持得還比較好,年輕人剛一進來,學院就會給他們半年時間,讓他們跟著老教師聽課,并試講某些章節(jié)。這樣做,至少能讓他們知道如何上課,當然,課上得好與壞,還取決于備課時間的長短,是否擁有高超的教學藝術、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寬廣的知識面等許多要素。對年輕教師來說,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yè),就應該首先當一個好老師。
另外,西電有很多老師在研究領域是做了不少工作的,但由于宣傳不夠,大部分學生都不了解,這就導致我們的一些優(yōu)秀本科生在考研的時候選擇了外校,影響了一些學科的研究生生源。所以,各個學院,包括老師自己應該加強宣傳。
西電在學生的科研訓練方面做得比較好。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較早地接觸一些科研訓練,這對學生自身的發(fā)展,是很有好處的。所以,希望學校能夠通過諸如此類的多種途徑,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學校的特色,只有這樣,才能把更多的優(yōu)秀學生留下來,既給國家培養(yǎng)了人才,又為學校的發(fā)展增添了新生力量。
宣傳老師就是展示學校
韓一平:這與西電的傳統(tǒng)有一定的關系。西電許多老師,尤其是一些老教授,都是踏踏實實地工作,行事低調,這一點很令人敬佩,他們做的很多,但對外宣傳的比較少。
西電老師勤奮敬業(yè),多做少說,不張揚,當然是一種好傳統(tǒng)。但如果能適當宣傳一下,對學校的發(fā)展會更有利。只有通過宣傳,才能讓社會,讓更多的學生了解西電,才能吸引更多的、更優(yōu)秀的學生報考西電,也吸引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來西電工作。
年輕教師首先得當一個好老師
韓一平:“先要把講臺站穩(wěn)。站穩(wěn)講臺以后,再開始往其他方向發(fā)展。要站穩(wěn)講臺,就要在教學上多花時間。”
“誰會是這些時間的受益者呢?自然是學生,你花的時間越多,對課程的理解就越深入,學生獲益就越大?!?/p>
目前,年輕教師大部分都是博士畢業(yè),在進校之前,都從事過一定時間的科研工作,科研能力應該是不錯的。但他們之前很少從事教學工作,所以對他們來說,應該首先把講臺站穩(wěn)。站穩(wěn)講臺以后,再開始往其他方向發(fā)展。要想站穩(wěn)講臺,就要在教學上多花時間。
教學不像科研,發(fā)表多少篇論文,做多少項目,是可以量化的。教學是一個軟指標,比如說我們帶一門課,你可以花幾個鐘頭,幾十個鐘頭,甚至上百個鐘頭,這些時間,別人可能完全看不到,這就是軟性的意思。但是,誰會是這些時間的受益者呢?自然是學生,你花的時間越多,對課程的理解就越深入,學生獲益就越大。這就是為什么有學生反映,有的老師講得精彩,有的老師講得效果相對差一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