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留校工作以來,在導師教導與理想指引下,機電工程學院電子裝備結構設計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王從思先后獲得博士學位、晉升副教授與教授并成為博士生導師,帶領著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shù)奈麟妼W生親身親歷為我國大天線的發(fā)展而一直走在奮斗的道路上。
微波天線作為一種具有典型機電耦合特征的電子裝備,其電性能的成功實現(xiàn)不僅依賴各學科領域的設計水平,更取決于多學科的有機融合,微波天線的機電耦合問題是典型的多學科交叉問題,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王從思在留校任教期間,主要針對天線結構因素與電訊性能的機電耦合問題進行研究,參與了我國多個工程,其中有代表性的是FAST以及QTT項目。
FAST(Five hundred meters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是國家科教領導小組審議批準的國家九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自2001年3月本科畢業(yè)設計開始,他參與了FAST“眼珠”——饋源艙的靜態(tài)精密定位和動態(tài)實時跟蹤研究。在國家973計劃重點科學前沿領域立項支持的QTT(Qitai Telescope)項目中,他作為四個課題之一的天線結構與控制課題負責人主要負責場耦合理論建模、環(huán)境載荷對電性能的影響機理以及超大尺寸天線電性能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此外,王從思教授所在團隊正在開展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創(chuàng)新方案OMEGA(Orb-shape Membrane Energy Gathering Array)設計與驗證,此方案有望成為中國未來建造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備選方案。
作為一名黨員,在進行自身科研項目的同時,身為導師的王從思教授不僅自身要求有理由有追求有擔當,更重要的是怎樣去教育自己的學生去做一名有理想有追去有擔當?shù)奈麟娙?,以培養(yǎng)出合格的畢業(yè)生去回報社會。在平時的科研教學中,他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引導他們挖掘自己的優(yōu)點,并在此基礎上按照學生的特長分配他們參與科研項目,以鍛煉獨立工作的能力。過程中,王從思教授會及時指出學生們工作中的優(yōu)點,適時討論科研學習中的不足,配以合適的例子加以解釋,加深印象,培養(yǎng)他們做到不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正是在這種指導理念下,王從思教授的多名學生已連續(xù)多年獲得國家獎學金,并且眾多學生在畢業(yè)后去到中電集團研究所、華為公司等大型企業(yè)擔任關鍵技術崗位,部分畢業(yè)生甚至一年連升兩級。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蒲信c教學齊頭并進,以學?!半p一流”建設為奮斗目標,作為一名西電人,王從思教授將和全體教師一道,全力承擔新時代下的新使命,在傳道受業(yè)解惑的同時,潛心科研,抓住機遇,亮旗爭先,用更專業(yè)更全面的知識帶領學生走向科學的更高峰。
(文/西電新聞中心·機電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