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冬日的一個上午,我們來到了西電圖像所。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站在門外的我們聽到來自李云松教授辦公室的討論聲回蕩在走廊。采訪在隔壁會議室進行,這是一間陳列著各項圖像所研發(fā)成果的屋子,李云松教授介紹說這間會議室是由實驗室改造而成,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好的學術討論環(huán)境。在這里,圖像所團隊成員們思維碰撞,通力合作,一個個問題被解決,一項項方案被拿出,用研究成果為中國航天事業(yè)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憑借團隊的執(zhí)著和付出,他們獲得了第二屆“三好三有”研究生導學團隊榮譽。
關于團隊
目前,圖像所有教授5人、副教授7人、講師2人,博士研究生7人,碩士研究生90余人。圖像所注重與國外大學以及諸多研究所的合作,與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南加州大學、密西西比州立大學、馬里蘭大學等國際知名大學均有合作研究。同時,與中國載人航天應用系統總體部成立有聯合實驗室并設立有SPIE國際光學學會學生會。
自1997年來,圖像所深入開展星載圖像、視頻質量提升與壓縮編碼的研究工作。在該研究領域,課題組先后主持并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總裝國防預研、武器裝備預研、衛(wèi)星型號任務、總裝軍用電子元器件項目、高分重大專項、探月工程、載人航天等多項科研項目。課題組始終圍繞國家航天領域重大需求,深入研究可見光全色圖像、多光譜圖像、立體圖像、紅外圖像和視頻圖像等各類衛(wèi)星遙感圖像的成像特性分析、高效壓縮編碼方法以及高速星載硬件系統實現方法,解決了我國現階段衛(wèi)星圖像數據傳輸和存儲的瓶頸問題,在滿足圖像質量要求的前提下提高了壓縮比和圖像壓縮解壓縮實時處理能力。
相關研究成果已經成功應用于“嫦娥一號”衛(wèi)星、“嫦娥二號”衛(wèi)星、“嫦娥三號”衛(wèi)星、“神州七號”伴隨小衛(wèi)星、“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天繪一號”測繪衛(wèi)星以及一系列遙感衛(wèi)星等多個重大工程中,創(chuàng)造了較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近五年,課題組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和國防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
談到對圖像所的定位,李云松說圖像所長期圍繞國家重大需求開展研究,希望解決國家所關注的大工程里的核心問題。核心問題的攻破離不開工程實踐,圖像所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以項目為依托,幫助學生在科研之路迅速成長。
求實精神:“不讓任何一顆衛(wèi)星帶著問題上天”
采訪過程中,李云松更多強調“多做點實事”。被問到團隊理念時,他幽默地說圖像所的精髓都“貼”在了墻上——實事求是、精益求精、求實創(chuàng)新、團結奮斗、共同進步。李云松向我們解釋道,“圖像所很多工作服務于航天事業(yè),衛(wèi)星不可能帶著問題上天,因而在研究過程中必須做到實事求是?!彼瑫r談到,性能的提升要求圖像所必須精益求精,正所謂求實亦不忘創(chuàng)新,拿出完美的解決方案對前沿理論研究必不可少,這是后續(xù)工程攻堅的基礎條件。而最后兩句“團結奮斗、共同進步”,則是圖像所教師們共同的信條與堅守。
眾所周知,航天事業(yè)成本高、風險大,容不得一點錯誤,因而研究人員的責任重大,壓力之大不言而喻。李云松談到,工程任務里后期測試的壓力特別大,尤其在硬件方面,當看不到內部時,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都不容易,加班加點是常見的事兒?!昂教煲笠唤z不茍,不僅我們圖像所,外面航天人也是如此”,這也便是團隊在助力航天事業(yè)的實踐中習得的感悟。
面對壓力,團隊的解決辦法很簡單——“實事求是”。李云松認為,問題是無法回避的,只能大家共同努力去直面問題解決問題。他相信,只要時間和心思花到了,問題自然就解決了,而既然知道問題通過努力總可以解決,就沒什么心理負擔了?!胺粗?,如果你不去做,去逃避,工期會延誤,會為使用方帶來麻煩,也會損害自己的聲譽,很可能失去下一次的機會”,李云松告訴我們。
團隊成長:“注重培養(yǎng)青年教師,真心實意為學生好”
談到圖像所“三好三有”團隊中的先進文化,李云松說圖像所的先進文化便是“長期以來對青年教師和學生的支持”,而圖像所也將一直把這種文化傳承下去。
圖像所目前實行“課程組長負責制”,對整個團隊進行統一管理——站在團隊角度宏觀規(guī)劃,再將任務分配到每一個導師組。整個團隊合作非常緊密,且許多資源是共享的。老師之間會有交叉合作項目,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組研究,這使得即使青年教師帶的研究生不是很多,也不會影響他的研究工作。
另一方面,在培養(yǎng)師生關系上,李云松認為只要真心實意為學生的發(fā)展著想,就能培養(yǎng)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這種理念使得李云松對學生的期望很純粹:“希望他們學有所得,培養(yǎng)好做事的態(tài)度,以后踏入社會找到自己的位置?!崩钤扑山榻B說,對于剛剛推開科研大門的學生,他們會經歷幾輪培訓,從宏觀上如何做研究,到基本硬軟件的使用,再到關于圖像處理的基本算法的培訓。有一定能力之后,會依托項目來讓學生得到成長。同時,老師帶學生、前輩帶后輩、周學術例會等優(yōu)良傳統,使得圖像所的學生往往很快就能獲得較大進步。
圖像所與中國載人航天應用系統總體部聯合設立了“SPIE國際光學學會學生會”,李云松介紹說,這個學生組織每年都會有一個資助名額赴美國進行短期交流。同時,學生會也經常組織文娛活動,請國外專家講報告。這些活動老師也會參與到學生中,極大地促進了師生間的溝通。
學生說
“李老師對我們的培養(yǎng)為以工程能力為切入點,工程與學術并重”,2015級碩士研究生王康康介紹說,“在學習過程中,李老師每周都會帶著我們研究算法,詳細討論論文的細節(jié)問題,分享論文算法背后的分析方法和指導思想,教導我們看問題要善于抓住核心。在長期的科研熏陶中,工程與學術相輔相成,我們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p>
2015級博士研究生謝衛(wèi)瑩說:“李老師指引我進入高光譜影像處理這一研究領域,從研究選題、數據分析、實驗設計到具體實驗直至結果分析,我的每一項科研工作也都凝結了李老師智慧結晶。李老師帶領我們致力于學術研究的同時,還要求我們注重科研學術的實際應用價值。李老師務實的工作作風、樂觀豁達的生活態(tài)度是我永遠學不完的財富。他待學生如親人,對我們生活也非常關心。要畢業(yè)了,我要向李老師表示最誠摯的謝意,感謝李老師的支持和幫助?!?/p>
2018屆本科生秦皓楠保研至圖像所,是剛剛加入團隊的新生力量,他說:“李云松老師是我接觸過的最具親和力的老師,他對待學生非常有耐心,同時對學生的培養(yǎng)非常用心,凡事以學生的個人發(fā)展為本??梢哉f,李老師低調儒雅的風度,嚴謹求實的作風,一絲不茍的習慣,都深深影響了我。能夠獲得李老師的認可并其成為李老師的學生,是我經歷過的最幸運的事情之一。 ”
采訪手記
與圖像傳輸和處理研究所團隊的一番交談后,我們深深被李云松教授的儒雅和謙和所打動。李云松教授并不喜歡用華麗的詞藻來形容自己做出的成績,也不會刻意地表達自己在科研中面臨的種種艱難。但他在采訪中數次提及到“實事求是”,不論是在科研學習中,還是在工作和生活里,或許我們都要深入的理解這個簡單的詞匯更深層次的奧義。
(文/西電新聞中心·李時宇 柳于馨)